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先生
樓價在2021年前持續高企,住宅物業成為普羅市民望而卻步的目標。多年來「等樓跌」成了上車族的共同心聲,如今樓市調整確實來臨,價格較高峰已出現回落三成多。這段市況本應是精明買家部署之機,可惜不少資金持有者仍抱觀望立場,迄今仍期望出現更低門檻,恐怕再次錯失先機。
經濟低迷加上樓價持續下挫,令投資者信心受損,不少人已無力再抓緊機會。即使近日市況漸露回穩端倪,部分伺機入市者仍深陷「未跌夠」思維,就算沒有數據佐證,也堅定認為樓價未見底。這種過分謹慎的取態,令部署步伐變得滯後,錯失吸納良機亦屢見不鮮。
另有部分人,對過往樓價過高而感到不滿,不但只會冷眼旁觀,甚至常以「食花生」態度看投資者損手,卻未有釐清住宅與商業地產在需求層次上的根本不同,分析自然流於粗疏。
又有一些人認為新盤價格將會一浪低於一浪,市場難言止跌,所以不用現在就部署入市。觀乎本月一手市場,成交宗數已突破2000宗,發展商出貨節奏穩定,普遍維持原有定價,並無進一步減價的誘因。若對後市仍期望全面「大劈價」,未免與事實脫節。
值得關注的是,一些善於捕捉市況的資金,其實已率先落場。他們判斷樓價已觸底或接近底部,在回升未明朗前已作好部署。這些動作果斷的「聰明錢」多年來屢在波動市中佔先,不少已開始入場押注目前的樓市。
事實上,從不同角度觀察,都會發現利好訊號正陸續浮現。中美貿易氛圍顯著改善,有助減少市場不明朗因素。內地第二季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達5.2%,略高於市場預期,反映經濟復甦進程穩定。美國聯儲局的減息預期亦漸趨清晰,而且又相信新任主席可能採取更進取政策立場,為環球資產市場提供穩固支撐。
物業回報穩定 有升值空間
本地方面,輸入人才政策帶動住屋需求,住宅租金持續處於高位,租金回報相對可觀,約達4厘或以上。對比其他低風險理財工具,住宅物業具備穩定回報及潛在升值空間,當市況稍作回升,更能進一步強化整體投資吸引力。所以仍在觀望而不作任何部署的人,不可能繼續看得太淡,並且要盡早調整策略。
【刊於2025年7月31日《大公報》專欄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