利嘉閣(工商舖)地產
樓市漫談
物業投資者的進與退

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先生

在地產市場的上一個升市中,很多物業投資老手風光一時,憑藉低息環境積極入市,持貨量大,現金比例低,借貸成本低令他們帳面身家迅速膨脹,堪稱「時勢造英雄」。但隨着2021年開始樓價由高位回落,利率急升,資金壓力湧現,昔日活躍於市場的投資者亦難免「折翼」。

樓市氣氛疲弱,不少投資老手面對資金緊張、物業貶值及銀行追收貸款,最終選擇蝕讓離場。近年媒體頻頻報道知名投資者低價出貨的消息,即使樓市近月略見回穩,蝕讓退場的個案仍然屢見不鮮。然而,每宗蝕讓個案的另一面,其實是新資金成功入市的例證。物業成交本質上就是雙向的,有人迫於無奈蝕本沽貨,亦有人看準時機吸納。若無新買家進場,這些交易根本無法完成。

傳媒及社媒體往往喜愛將焦點集中於蝕讓一方,甚至引導讀者或網民傾向「樓市無底」、「跌市持續」等負面情緒,卻忽略了另一方正是資金靜靜部署,趁低吸納。當大眾仍在「看戲食花生」之際,部分資金早已在市場「挖到寶」。

須知道,很多投資者大幅蝕讓的個案,往往是長期壓力累積的結果,業主經過多番考量才作出決定;或是銀主完成收樓及放售程序後成功套現。這些結果可說是很早就成定局,並非突如其來,當然更不應被視為市場崩潰的信號。

筆者認為,這些個案反映的是資金流向的重組,以及新舊投資者的更替。真正市況最差的時候,是業主不計價放售仍乏人問津;但目前樓市明顯並非處於此等境況,反而成交持續,等待已久的投資者開始活躍起來。

過去幾年能保住現金的投資者,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與觀望,現正積極部署,趁機吸納低價資產,他們當然經過長時間的籌算。現階段入市,不但可用相對低位購入心儀物業,亦毋須面對進一步大跌的壓力。即使短期樓價未必有明顯升幅,但在租金持續高企的環境下,只要有能力持貨,租金回報已具吸引力,屬穩健投資。

現時的樓市,可謂正值資金交替,舊資金退場,新資金進場,換個角度來看,也是樓市處於結構重整的周期。其實,不論是物業投資,還是做零售及餐飲生意,同樣都是面對這光景。只要具備眼光與果斷,不隨波逐流,在這個交錯時代中,投資或做生意都可以找到潛藏的機會。

 

【刊於2025年8月26日《地產站》專欄】

歡迎聯絡利嘉閣工商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