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【工商舖研究报告】通关即时效应显 振翅弹三成可期 工商舖买卖今
《利嘉阁(工商舖)地产董事黄应年指出》,市场一直期待的通关去年并未出现,反之在股市跌跌不休及息口越升越急之下,整体工商舖市场表现沉寂,堕至1996年有纪录以来的次低水平。2022年全年累计工商舖买卖共录得4,431宗登记,较2021年的6,895宗大跌36%,创下历史第二低水平,反映疫情反复、股市下挫及加息对市场造成的冲击。不过,全年买卖登记金额却不跌反升,劲录1,595.74亿元,较2021年的1,535.73亿元升4%,连升两年,亦是历来第4多的一年,主因是去年录得3项合共859.64亿元的巨额全幢商厦疑似内部转让登记所带动。 回顾2022年表现,以登记宗数计算,工厦、商厦及舖位买卖登记均全线下挫;当中以商厦登记量跌幅最大,去年仅录得781宗,按年大减40%,陷入历史次低水平,占整体比例近18%。店舖方面亦录得逾三成半跌幅,共录1,147宗登记,按年少35%,占整体比例近26%。至于工厦继续成为工商舖整体市场占比最多的类别,达逾56%,去年录得2,503宗登记,但按年亦跌近35%。 若以买卖合约总值分析,商厦登记总值逆市急升,去年共录1,068.32亿元,占整体金额逾半(67%),占比按年大增近19个百分点,主要受去年录得3项巨额全幢商厦疑似内部转让登记刺激,当中单是交易广场一项已达518亿元。另外,工厦及店舖去年登记金额分别达285.59亿元及241.83亿元,占比各达18%及15%。 回顾去年初,受新冠变种病毒Omicron引发的第五波疫情爆发所累,首季整体工商舖即表现不济,交投量徐徐回落至只有1,303宗。及至疫情缓和后,次季才拾级而升,收复失地,于次季共录1,334宗登记,成为去年最旺的一季,而上半年买卖登记共录得2,637宗,当时创了3个半年度的新低。 不过,至年中市况并没如预期中改善,反而受著股市持续急挫及美国不断加息影响,而令工商舖市道再次逆转下跌,第三季买卖累计只有1,032宗,按季转跌近23%。至于第四季,随著本港开展4年来首度加息之旅,而股市不断下滑,令整体工商舖买卖在第四季进一步跌穿千宗水平,只有762宗,按季再挫26%,表现差绝全年。总结下半年,工商舖累计登记回落至1,794宗,较上半年萎缩32%。 甫踏入2023年不久,香港正式迎来与内地通关,各方均憧憬经济及民生范畴皆可复常,市场乐观气氛大增,相信挟著通关效应及以下利好因素结合下,2023年工商舖市道有望大幅反弹、振翅高飞: 通关一周市场动态: (1) 迎通关,店舖租赁及买卖查询者众,实际交投亦增多; (2) 中外企业已加紧步伐物色商厦扩展业务; (3) 通关增两地物流量,各行业加快寻找工厦作仓储; (4) 投资者再次蠢蠢欲动,积极入市各类工商舖笋盘。 2023年利好因素: (1) 新冠疫情杀伤力大减,正遁风土病方向发展,料世纪大流行的疫情将告一段落; (2) 仅余的防疫措施有望进一步松绑,全面复常之路已踏出,经济可望进一步回暖,利好市场交投; (3) 全面海内外通关指日可待,高铁重开旅客数字明显增加,香港零售及奢侈品消费市场可转旺; (4) 股市上升势头持续,反弹方向不变,经济好转助提振营商信心,刺激商厦需求; (5) 美国通胀趋缓和,大幅加息压力可纾缓,有利工商舖物业投资。 展望2023年市况,黄应年指出,过去数年拖累大市的不利因素已陆续消散,其中最大的负面因素─防疫措施基本上可谓全数解除,月初通关的即时效应正逐步展现,而股市亦见回升,料整体经济在来年将持续好转,故相信今年工商舖会是显著反弹的一年,预期整体买卖登记量按年可录得逾三成的升幅,当中工厦料达3,000宗、商厦1,200宗及店舖1,600宗的水平,实现全线复苏。 综合以上因素预测,2023年全年整体工商舖买卖登记宗数料可录得约31%的升幅,重上5,800宗水平,为2019年5年以来的次高水平;不过涉及的买卖登记金额则预期回落近四成,下试970亿元,主因是去年有多达近860亿元的巨额疑似内部转让登记之故,因此倘今年若缺乏类似项目,登记金额难免出现大幅萎缩。
2023/01/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