利嘉閣(工商舖)地產
【工商舖新聞】外資擴充升級 超甲廈租務加快
美資BGC租中環友邦 威士忌麥卡倫落戶太古廣場 《經濟日報》通關後中環核心區租務稍加快,主要為搬遷活動。美資金融機構BGC租用中環友邦金融中心約2萬平方呎樓面,呎租料約110元,該機構原租用同區國金2期,是次搬遷屬擴充個案;另金鐘太古廣場全層,獲威士忌品牌麥卡倫租用,呎租近100元,品牌原租用九龍灣商廈,現趁機擴充及升級。 市場消息指,中環友邦金融中心錄得租務成交,涉及物業高層1室,面積約1萬平方呎,以及同廈中層06至09室,面積約9,300平方呎,兩單位合共近2萬平方呎,以每呎約110元租出。由於該廈屬中環超甲廈,租金屬市價水平。 租友邦金融中心2萬呎 呎租110 據了解,新租客為美資金融機構BGC Partners,該集團業務包括各類金融產品提,如股票,商品,衍生產品等,而該企業目前租用中環國金2期64樓單位,面積約1.3萬平方呎,估計市值呎租逾120元。是次機構搬遷,主要可進行擴充業務。 另外,核心區租金回調後,吸引機構遷入,甚至九龍區商戶趁機升級。市場人士指,金鐘太古廣場2期中層全層,面積約2萬平方呎,以每呎約100元租出。消息稱,新租客為知名威士忌品牌麥卡倫(The Macallan),其出品威士忌深受愛好者追捧,個別年份出品亦成收藏家至愛。 進駐太古廣場全層 呎租約100 據了解,該英國企業目前租用九龍灣國際交易中心中層單位,面積約1.2萬平方呎,市值呎租約20餘元。如今遷入金鐘地標甲廈太古廣場,既作出擴充,亦為辦公室升級,相信正因核心區呎租已回調2成以上,故趁機進駐,屬以往較少九龍區商戶升級至中環核心商廈個案。 隨著中港通關,核心區租務活動稍加快,並以搬遷個案為主,將於今年落成的中環長江中心2期,近日錄首宗租務,涉及物業為高層半層,面積逾8,000平方呎,成交呎租約120元,租戶為內地聯合能源集團,主要業務為上游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及生產運營等,原租金鐘太古廣場2期單位,如今搬遷既有擴充,亦可升級至中環全新超甲廈。 據仲量聯行最新數字,4月整體甲級寫字樓市場錄得99,400平方呎的負吸納量,而中環甲級寫字樓空置率升至7.5%,租賃活動主要為租戶在區內搬遷,包括中國人壽富蘭克林資產管理據悉已承租交易廣場一座全層樓面,涉及1.39萬平方呎,屬同區遷出。該行統計顯示,3年多疫情,甲廈呎租已調整26.2%,而空置率亦由疫情前的6.1%,升至最新12.3%。 仲量聯行香港商業部執行董事嚴威程指出,自從通關後,企業睇樓活動倍增,惟落實的租務尚未算多,相信因企業仍在比較多個商廈單位,而經過租金調整後,接獲很多機構查詢擴充、升級,比起收縮業務的個案多,反映市況仍正面,故料下半年成交量將明顯增加。他分析,核心區中環可率先反彈,租務較活躍,而租金則因料見底回穩。

2023/05/23

宏基匯地標物業簡介會

日期: 逢星期六
時間: 下午2時30分
地點: 胡忠大廈32樓3210-3215室
【工商舖新聞】工商鋪錄451宗註冊 代理行:創9個月新高
《星島日報》 有代理行綜合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,3月份工商鋪註冊量,為自2022年6月來最多,共錄451宗,按月急升約68.3%,金額錄58.33億,按月升約78.7%。 目前工商鋪價格低位徘徊,投資者信心恢復,相信「撈底」增加,各板塊上升,商廈表現最好,註冊量按月飆升1.5倍至110宗,工廈亦不俗,最新錄240宗註冊,大升約84.6%。商鋪表現平穩,3月錄101宗登記,按月升約7.4%。 逾億註冊維持平穩 若按金額劃分,3月份註冊量升幅最多的為價值逾500萬以上至1000萬物業,按月激增約1.1倍至101宗,其次為逾1000萬至2000萬及逾5000萬元以上至1億物業,按月分別急升約86.5%及62.5%,至69宗和13宗登記。逾億買賣維持有4宗,商廈及鋪位各2宗,包括有長沙灣南商金融創新中心27樓9個單位,以及旺角砵蘭街450至454號HQ全幢,作價分別為2.41億及3.5億,商鋪則包括有旺角商業大廈地下至4樓多個鋪位及屯門城點基座商場,金額分別3.5億及4.4億。 中細價物業主導市場 該行代理表示,由於美國通脹回落幅度緩慢,相信高息環境持續,大手物業保持淡靜,對於資金充裕的投資者而言,仍有能力買入中低價物業。 疫市下,工商鋪價格大幅回落,目前仍低位徘徊,隨?中港通關和香港復常,投資者趁勢「撈底」。

2023/04/06
【工商舖研究報告】商廈市場回顧展望
《利嘉閣(工商舖)地產》-商業、商舖及投資部營業董事徐康達指出,去年香港防疫措施仍然嚴謹,加上未能通關,整體經濟回升動力不足,公司擴張意欲低迷,拖累商廈買賣登記由年中按月近百宗,萎縮至年底不足半百宗。 總結2022年全年,商廈整體買賣登記僅錄得781宗,較2021年的1,299宗急挫40%,跌至歷史次低,是繼2019及2020年後第3次史上不足千宗的低潮年。至於商廈買賣合約登記總值方面,去年背馳錄得44%的巨大升幅,高見1,068.32億元,繼2021年後,連續兩年在「疫」市之中迭創歷史新高紀錄,且為史上首度突破千億元;主因是去年分別錄得3項共859.64億元的巨額全幢商廈疑似內部轉讓登記帶動,分別是太古城中心一期(98.45億元)、交易廣場(518.01億元)及怡和大廈(243.18億元);倘撇除這些個案,實際登記金額約為208.68億元,按年跌近72%。 以價格類別劃分,中細價商廈仍是去年買賣登記的主流,當中以介乎200萬元至500萬元以內價格類別的商廈佔比較多,全年錄得238宗,佔了整體商廈成交量逾三成(見附錄表五)。另外,銀碼介乎2,000萬至5,000萬元以內的登記量則錄得最大跌幅,挫61%,至只有69宗。至於去年七個價格類別的商廈買賣宗數之中,只有1億元或以上者出現逆市上升,去年共錄49宗登記,按年大增40%,主因去年5月有一幢全幢商廈(太古城中心一期)疑似內部轉讓是以分層拆細形式登記,故抽升了逾20宗逾億元的登記個案。 從地區層面分析,在本行定期觀察的11個主要商業區中(見附錄表六),2022年登記量全線下跌,當中跌幅最大者為長沙灣區,全年只錄得30宗登記,按年急挫85%;其次葵涌區亦跌83%,至5宗登記;而沙田區亦急跌73%至12宗,反映一些廠區商廈在疫情之下亦大受影響。另一方面,2022年最貴重的商廈登記個案除了前述3項巨額轉讓外,接著最矚目的登記為啟祥道17號全幢(前稱高銀金融國際中心)涉資的56億元,再者是彌敦道74至78號文遜大廈的近15.34億元,亦因此帶動全年總金額得以創下歷史新高。 展望2023年,徐康達表示,中港恢復通關對商廈市場來說是極大的喜訊,隨著內地企業重返香港擴展業務,商廈買賣及租賃需求勢必大升。內地資金來港,其中很大部分都喜歡投放在商廈市場,加上引入人才計劃,及經濟重踏復甦之軌,令企業擴充樓面、甚至轉租為買的意欲大增。 徐氏預期2023年商廈市道將明顯轉向樂觀,因為香港將再次肩負起連接海外及中國內地市場的角色,相信今年商廈買賣登記宗量將在低基數下大升逾五成(54%),料達1,200宗的水平;至於成交金額則因去年有上述不少巨額內部轉讓登記拉升基數,因此倘若今年沒有類似巨額個案,估計有機會急挫72%,或下試300億元的水平,算是貼近較正常的平均水平。

2023/01/30
【工商舖研究報告】通關即時效應顯 振翅彈三成可期 工商舖買賣今
《利嘉閣(工商舖)地產董事黃應年指出》,市場一直期待的通關去年並未出現,反之在股市跌跌不休及息口越升越急之下,整體工商舖市場表現沉寂,墮至1996年有紀錄以來的次低水平。2022年全年累計工商舖買賣共錄得4,431宗登記,較2021年的6,895宗大跌36%,創下歷史第二低水平,反映疫情反覆、股市下挫及加息對市場造成的衝擊。不過,全年買賣登記金額卻不跌反升,勁錄1,595.74億元,較2021年的1,535.73億元升4%,連升兩年,亦是歷來第4多的一年,主因是去年錄得3項合共859.64億元的巨額全幢商廈疑似內部轉讓登記所帶動。 回顧2022年表現,以登記宗數計算,工廈、商廈及舖位買賣登記均全線下挫;當中以商廈登記量跌幅最大,去年僅錄得781宗,按年大減40%,陷入歷史次低水平,佔整體比例近18%。店舖方面亦錄得逾三成半跌幅,共錄1,147宗登記,按年少35%,佔整體比例近26%。至於工廈繼續成為工商舖整體市場佔比最多的類別,達逾56%,去年錄得2,503宗登記,但按年亦跌近35%。 若以買賣合約總值分析,商廈登記總值逆市急升,去年共錄1,068.32億元,佔整體金額逾半(67%),佔比按年大增近19個百分點,主要受去年錄得3項巨額全幢商廈疑似內部轉讓登記刺激,當中單是交易廣場一項已達518億元。另外,工廈及店舖去年登記金額分別達285.59億元及241.83億元,佔比各達18%及15%。 回顧去年初,受新冠變種病毒Omicron引發的第五波疫情爆發所累,首季整體工商舖即表現不濟,交投量徐徐回落至只有1,303宗。及至疫情緩和後,次季才拾級而升,收復失地,於次季共錄1,334宗登記,成為去年最旺的一季,而上半年買賣登記共錄得2,637宗,當時創了3個半年度的新低。 不過,至年中市況並沒如預期中改善,反而受著股市持續急挫及美國不斷加息影響,而令工商舖市道再次逆轉下跌,第三季買賣累計只有1,032宗,按季轉跌近23%。至於第四季,隨著本港開展4年來首度加息之旅,而股市不斷下滑,令整體工商舖買賣在第四季進一步跌穿千宗水平,只有762宗,按季再挫26%,表現差絕全年。總結下半年,工商舖累計登記回落至1,794宗,較上半年萎縮32%。 甫踏入2023年不久,香港正式迎來與內地通關,各方均憧憬經濟及民生範疇皆可復常,市場樂觀氣氛大增,相信挾著通關效應及以下利好因素結合下,2023年工商舖市道有望大幅反彈、振翅高飛: 通關一周市場動態: (1) 迎通關,店舖租賃及買賣查詢者眾,實際交投亦增多; (2) 中外企業已加緊步伐物色商廈擴展業務; (3) 通關增兩地物流量,各行業加快尋找工廈作倉儲; (4) 投資者再次蠢蠢欲動,積極入市各類工商舖筍盤。 2023年利好因素: (1) 新冠疫情殺傷力大減,正遁風土病方向發展,料世紀大流行的疫情將告一段落; (2) 僅餘的防疫措施有望進一步鬆綁,全面復常之路已踏出,經濟可望進一步回暖,利好市場交投; (3) 全面海內外通關指日可待,高鐵重開旅客數字明顯增加,香港零售及奢侈品消費市場可轉旺; (4) 股市上升勢頭持續,反彈方向不變,經濟好轉助提振營商信心,刺激商廈需求; (5) 美國通脹趨緩和,大幅加息壓力可紓緩,有利工商舖物業投資。 展望2023年市況,黃應年指出,過去數年拖累大市的不利因素已陸續消散,其中最大的負面因素─防疫措施基本上可謂全數解除,月初通關的即時效應正逐步展現,而股市亦見回升,料整體經濟在來年將持續好轉,故相信今年工商舖會是顯著反彈的一年,預期整體買賣登記量按年可錄得逾三成的升幅,當中工廈料達3,000宗、商廈1,200宗及店舖1,600宗的水平,實現全線復甦。 綜合以上因素預測,2023年全年整體工商舖買賣登記宗數料可錄得約31%的升幅,重上5,800宗水平,為2019年5年以來的次高水平;不過涉及的買賣登記金額則預期回落近四成,下試970億元,主因是去年有多達近860億元的巨額疑似內部轉讓登記之故,因此倘今年若缺乏類似項目,登記金額難免出現大幅萎縮。

2023/01/30
【工商舖新聞】利嘉閣工商部商廈市場回顧展望
利嘉閣(工商舖)地產-商業、商舖及投資部營業董事徐康達指出,去年香港防疫措施仍然嚴謹,加上未能通關,整體經濟回升動力不足,公司擴張意欲低迷,拖累商廈買賣登記由年中按月近百宗,萎縮至年底不足半百宗。 總結2022年全年,商廈整體買賣登記僅錄得781宗,較2021年的1,299宗急挫40%,跌至歷史次低,是繼2019及2020年後第3次史上不足千宗的低潮年。至於商廈買賣合約登記總值方面,去年背馳錄得44%的巨大升幅,高見1,068.32億元,繼2021年後,連續兩年在「疫」市之中迭創歷史新高紀錄,且為史上首度突破千億元;主因是去年分別錄得3項共859.64億元的巨額全幢商廈疑似內部轉讓登記帶動,分別是太古城中心一期(98.45億元)、交易廣場(518.01億元)及怡和大廈(243.18億元);倘撇除這些個案,實際登記金額約為208.68億元,按年跌近72%。 以價格類別劃分,中細價商廈仍是去年買賣登記的主流,當中以介乎200萬元至500萬元以內價格類別的商廈佔比較多,全年錄得238宗,佔了整體商廈成交量逾三成(見附錄表五)。另外,銀碼介乎2,000萬至5,000萬元以內的登記量則錄得最大跌幅,挫61%,至只有69宗。至於去年七個價格類別的商廈買賣宗數之中,只有1億元或以上者出現逆市上升,去年共錄49宗登記,按年大增40%,主因去年5月有一幢全幢商廈(太古城中心一期)疑似內部轉讓是以分層拆細形式登記,故抽升了逾20宗逾億元的登記個案。 從地區層面分析,在本行定期觀察的11個主要商業區中(見附錄表六),2022年登記量全線下跌,當中跌幅最大者為長沙灣區,全年只錄得30宗登記,按年急挫85%;其次葵涌區亦跌83%,至5宗登記;而沙田區亦急跌73%至12宗,反映一些廠區商廈在疫情之下亦大受影響。另一方面,2022年最貴重的商廈登記個案除了前述3項巨額轉讓外,接著最矚目的登記為啟祥道17號全幢(前稱高銀金融國際中心)涉資的56億元,再者是彌敦道74至78號文遜大廈的近15.34億元,亦因此帶動全年總金額得以創下歷史新高。 展望2023年,徐康達表示,中港恢復通關對商廈市場來說是極大的喜訊,隨著內地企業重返香港擴展業務,商廈買賣及租賃需求勢必大升。內地資金來港,其中很大部分都喜歡投放在商廈市場,加上引入人才計劃,及經濟重踏復甦之軌,令企業擴充樓面、甚至轉租為買的意欲大增。 徐氏預期2023年商廈市道將明顯轉向樂觀,因為香港將再次肩負起連接海外及中國內地市場的角色,相信今年商廈買賣登記宗量將在低基數下大升逾五成(54%),料達1,200宗的水平;至於成交金額則因去年有上述不少巨額內部轉讓登記拉升基數,因此倘若今年沒有類似巨額個案,估計有機會急挫72%,或下試300億元的水平,算是貼近較正常的平均水平。

2023/01/18
【工商舖新聞】通關成樓市強心針 利嘉閣估全年價升逾5%
《經濟日報》中港兩地於過去周日(8日)正式通關,利嘉閣地產總裁廖偉強認為,通關至關重要,兩地將回復正常往來,刺激本港經濟,亦為本港樓市注入一支強心針,「通關後,本港樓價將會是兩個世界。」他預期今年樓市會價量齊升,全年樓價升5%至8%。 廖偉強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,受疫情及加息影響,2022年本港一、二手市場交投持續淡靜,去年4月份疫情稍微緩和,政府開始放寬防疫措施,故該月樓市曾經出現反彈,但及後疫情再度升溫,市況開始轉差,樓市更是一潭死水。 加上施政報告亦無針對樓市的刺激措施,令地產代理經營相當困難。他說:「去年全年整體樓市幾乎沒有改善過,二手成交更是每況月下。」 生意少人手減兩成 節省支出 面對行業挑戰,企業有必要節省成本以維持日常運作。廖偉強指經營成本不外乎廣告、人工及租金。廣告方面,公司仍會維持一定成本,期望透過廣告增加客源。工資方面,公司由年初起,一直有優化人手,「由於市場生意不夠,很多同事無法維持生計而離開,人手方面,已減約兩成,從而減省人工支出。」 他又指,舖面租金對於公司經營亦產生相當大的壓力,故已向業主及發展商發信,希望可以短暫時間內凍結租金或減5成租金。公司亦會陸續減少分行,目標減少兩成,「始終現在市場上完全不夠生意,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,行業經營困難,公司每個月都虧損,故一定要減省成本。」 但長遠而言,廖偉強仍看好地產代理行業發展。他指,香港房屋需求殷切,樓市下滑主要受制於幾個因素,包括加息、疫情以及香港經濟變化。長遠而言,本港樓市向好,基礎亦相當穩固。現時,香港非常依靠內地經濟支持,他舉例指當年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,樓市下滑了6年,直到2003年,國內開始放寬自由行,香港經濟才重拾上升軌道。隨着中港兩地通關,樓市將回復往日盛況。 廖偉強期望政府可以盡快放寬針對樓市的辣招,包括:額外印花稅、雙倍印花稅及買家印花稅。他指,當初政府推出辣招以遏抑樓價,惟現時樓價已累跌15至20%,雖然施政報告提到會退還合資格人士的買家印花稅,但「落藥不夠重」,政府應重新檢討現有措施,積極考慮撤銷辣稅。

2023/01/13
投資者羅守弘沽西環鋪 持貨19年升值1.6倍
裕泰興創辦人「九叔」羅肇唐長子、本身為建築師的投資者羅守弘沽售西環干諾道西巨鋪,作價1.17億,買家為資深投資者紀寶。 作價1.17億 每呎1.95萬 西營盤干諾道西162至164號昌寧大廈地下1至6號鋪及一樓A、B室,建築面積約6000方呎(實用面積4450方呎),上址包括1號鋪實用面積約1090方呎,2號鋪480方呎,3號鋪770呎,4號鋪930方呎,5號鋪645,以及6號鋪535方呎,平均呎價1.95萬,上址鋪位由他旗下所經營的文化村護老院承租,將售後租回,市場消息指,回報約5厘,買家為投資者紀寶。 羅守弘早於19年前,逐步購入上述鋪位,包括2003年12月以585萬買入1號鋪,帳面獲利7203.6萬,物業升值1.6倍。 大埔大明里地鋪5018萬售 大埔大明里22至28號龍騰閣地下D、E號鋪,建築面積約1200呎,實用面積約844呎,以5018萬易手,包括D1鋪租客為上海包,月租2.58萬,至今年9月,D2為報紙檔壹樽涼茶,月租3.3萬至2023年3月,D3鋪豆腐花月租2.65萬至今年8月,原業主於2003年6月以900萬買入,帳面升值逾4倍。 通關帶動找換店藥房紛續租 業界料鋪租止跌回升 銅鑼灣佐敦上水矚目 沉寂多時鋪市,隨?中港通關迎來好形勢,帶動找換店及藥房紛續租,業界料整體鋪租將止跌回升,空置逐步減少,其中,以銅鑼灣、佐敦及上水地區矚目。 連鎖找換店HONG KONG EXCHANGE位處銅鑼灣香港大廈地下L2號鋪,實用面積約80方呎,有代理透露,該地鋪剛續租2年,月租7萬,較3年前、未有疫情時的舊租金減少41%,月租約875元(實用計算)。 銅鑼灣鋪找換店7萬續租 該店蔡姓老闆接受本報查詢時回應,疫情三年難捱,原本已通知業主放棄該鋪位,惟有見近期即將通關,最後決定續租2年,惟租金不便透露,未知通關後形勢如何,市場仍然有變數,惟他相信,一切總算有好轉,期待雨過天青。 HONG KONG EXCHANGE高峰期坐擁35家分店,專攻遊客生意,屬行業龍頭,疫下生意曾暴跌逾80%,分店削至15家,集中銅鑼灣、旺角及尖沙嘴。蔡氏表示,未來或因應情況增加,惟相信需要以年計算的長時間才能復常。 佐敦地鋪每呎113元續租 中港即將通關,近期,鄰近高鐵站的佐敦、曾是水貨客「朝聖地」的上水,連續多宗藥房續租個案。佐敦上海街算鄰近高鐵西九站,過往不乏內地客,上海街120號豐盛大藥粧近期續租,月租約8.5萬,建築面積約750方呎,呎租約113元。 上水連錄5宗藥房續租 藥房林立的上水一帶,在3年疫情下藥房、化妝品店、兌換店出現倒閉潮,淪為「死城」,過去一個月連續5宗租賃,包括龍琛路64號、新康街52號地及巷仔街9號,前租客均為藥房或藥妝店,分別以8.5萬至11萬租出,呎約95至130元,較疫情前租金跌50%。 盛匯商舖加碼掃地鋪 盛匯商舖基金李根興說,中港通關1月8日落實,該基金會加碼,目標買入約35至45間街鋪,涉資共約8億至10億。他預期民生鋪售價升3至5%,核心鋪價升8至10%,租金亦隨之上升,民生鋪租升約5至8%,核心區回升10至15%。 鄰近高鐵站的佐敦、曾是水貨客「朝聖地」的上水,近期連續多宗藥房續租個案。 麻雀館大王家族 1.2億購廟街地盤 投資者看好市區重建 樂風加快收購 市區重建項目備受看好,吸引資深投資者入市。其中,麻雀館大王石鑑輝家族以約1.18億元購入佐敦廟街住宅地盤;另樂風集團加快收購,近月分別為其兩個位於佐敦及尖沙咀的商業重建項目成功「拔釘」並統一全數業權。 資料顯示,佐敦錄得一宗住宅地盤成交,涉及物業為廟街179、181及183號,以1.18億元易手。項目地盤面積約1,931平方呎,屬乙類地盤。按規劃大綱圖計算,最高地積比率為9倍而最大可重建面積約17,379平方呎,以1.18億元成交價計,每呎樓面地價約6,789元,新買家為有麻雀館大王之稱的石鑑輝家族或有關人士,該家族不時吸納油尖旺區地盤自行發展。 據了解,該地盤原由投資者羅守弘持有,去年曾把物業標售,當時叫價約1.6億元,現減價約26%沽貨。 另外他亦以1.17億元,沽出西環干諾道西162至164號昌寧大廈地下1至6號舖及1樓A、B室。物業總樓面約6,000平方呎,由文化村老人院自用,新買家為資深投資者紀寶。羅守弘連環沽出兩項物業,成功套現約2.35億元。

2023/01/06
歡迎聯絡利嘉閣工商舖